财务机器人和自动会计的区别是什么

焦点 浏览

财务机器人和自动会计的区别是什么

关于对财务机器人的理解:

先说德勤引爆的四大事务所的财务机器人,感觉很酷炫,很科幻,外界以为财务会被机器人取代了。这种线性的思维,做为不了解财务的人来说可以理解。的确,记账这个事情是简单和标准化的劳动。“财务即IT”这个观点也广受认可。但是冷静下来想想,目前的这些财务机器人实现的功能酷炫成分大于真实的价值。 财务机器人无非是让记录价值这件事情高效化了,也让财务人员从底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去做更有价值的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的事情,这个是值得肯定的。然后仔细想想,当我们处在从IT(信息技术)时代向DT(数据技术)时代转变的时候,不仅仅是提高记录价值的效率就够了。节省低端的财务人员并不是企业关注的重点,而怎么把业财融合,把数据价值最大化才是企业在DT时代关注的重点。 在做好业财融合的同时,裁掉低端财务人员是个自然而然的事情,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四大机器人的真实意图在于审计的全量化而非抽样化,降低他们对大型企业的审计成本,也是对数据的价值变现吧。 所以人家站在审计的角度,把企业做不好或者做不到的事情从这简单点切入进来了。但是这个立场还是不一样的。企业还是要关注自己的核心问题到底是记账效率还是业财融合不完善和不充分。请参看笔者的《智能财务时代下财务工作的核心问题》

大家都愿意去做简单易懂,能够马上见成效的事情,而这样的事情,一般只是解决表象问题。如同市面上很多报销类的SaaS软件一样,没有搞清楚为什么会有报销问题存在,仅仅提升一个事后处理的效率,没有去报销化,没有控制企业的财务黑洞,解决方案都是流于形式。

关于对财务共享中心的理解:

首先财务共享中心是工业时代和PC时代的产物,那个时候中心化,集约化是最适应那在那个时代发展的产物。财务共享中心在中国也发展了10余年,真正做好做出效果的企业并不多。然而在这10多年,科技已经迭代了好几轮,已经从PC时代过渡到移动互联网时代,马上进入物联网时代或者DT时代,财务共享中心的几个不适应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

1.中心化思维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不契合: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标志就是共享,共赢和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注意这里的共享是指数据与信息的共享而不 是财务共享中心里面的职能共享,业务处理能力共享。去中心化就是组织形态的变革,要跨职能和阿米巴化,中 心化的思维不会适应新兴组织形态的要求,反而成为了掣肘和瓶颈。应该把决策权交给能够“听见炮声”的团队。

2.统一和规范的财务数据处理是否一定需要集中:

在工业时代和PC时代,互联网技术和数据自动化处理能力没有像当前那么发达的时候,这种财务共享中心的 做法是符合当时技术环境和时代需求的。 而现在的科技已经能够根据场景与技术的结合,智能化实时按照预设好 的规则进行标准化处理的时候,再去做财务共享中心的集中化处理,显得没有和当前时代的技术融合起来。 企业目 前要做到财务记账和处理规范统一,重心是放在规则和流程的梳理,做好场景的预设和判断,然后智能化的业财一 体化系统能够根据场景和预设规则自动处理,并且自动记账,那么上述的财务机器人和财务共享中心所想解决的问 题都一并解决了。而不是,现有企业的解决方案估计会是上一个财务共享中心和财务机器人。看起来很好和实际的 效果,这个大家在对比一下智能财务的理解,就能够有清晰的判断了。

关于对智能财务的理解:

智能财务,最关键的要素是一定要把管理会计的专业能力和DT时代的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帮助企业管 理者和财务工作者实现从事后的记录价值到实时的创造价值的转变。 那么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先帮助企业做到业财融 合。没有这个基础,那么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仍然停留在方案和纸面上。

企业成功经营和管理一定是先终后始,先算后做;智能财务是把管理会计的无边界的定义用技术的无限扩展的能力 实现出来。因为企业管理问题多种多样,从成本到绩效,从人员到激励,最终的运营数据的最终反映是财务数据。财务 数据的事后价值是远远小于财务数据的规划价值,预测价值,过程管理的分析价值。

所以智能财务解决问题的着眼点一定是要和业务融合起来,在业务的源头把可能需要控制的风险,需要提供的财务 支持;需要提升的效率,需要留下的数据多维度标签,需要设定的场景都提前规划好,设计好,然后让技术来按照这些规划来追踪,判断,控制,分析,记录。这样的好处是原来企业飘着各种表象级的问题,通过智能财务的解决方案,抓住源头与根源,连根拔起式的方式,让企业的业绩和效率最大化的提升。请参看笔者的《en+智能财务如何提升上市企业市值管理水平》。

最后,从智能财务到智慧财务的迭代:

人工智能的发展,会让智能财务走向智慧财务,智慧涵盖了对数据的处理,自然语义的判断,人工智能的思考和方案的推荐,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经营决策支持的数据。技术和时代不断的在变化,但是财务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当前时期,企业财务内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各自怎么表现?

1.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原有的内控制度已难以覆盖所有的风险点,迫切需要新制度来加强内部管理,但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完善充实的新型内部控制制度,只能在原有制度基础上不断改进,给企业的发展留下风险隐患。同时,我国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直接限制了财务内部制度发挥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制定的财务内控制度缺乏科学性,主观因素较多,内控人员的岗位职责划分模糊,相关控制程序也不规范,从而使得内控制度流于形式。不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直接造成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失控,使得财务内部控制应有的功能丧失,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异化。

2.内部自我评价和监督机制缺位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应该拥有科学合理的控制方法和程序,还必须具备自我评价和监督机制,在监督内部制度有效运行的同时,不断规划和完善财务内控制度,以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目前,我国企业偏重于设计财务内部控制的控制手段,而往往忽略缺乏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和监督。一方面,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内控系统,但无法对其正常运行进行检查和评估,可能会导致财务控制系统失效;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内部监管体制和内审人员素质的制约,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趋于形式化,审计部门单位模糊,审计监督责任不明确,无法对内控制度进行有效监督。

3.财务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

对于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来说,只有制定和切实执行完整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才能保证整个财务内控的效果,预算管理制度是财务内控的骨架和精髓。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我国企业普遍制订了预算制度,但财务预算缺少时效性和准确性,各部门的财务预算也缺乏沟通和交流,亟待改进。首先,企业的预算管理仅仅关注于生产经营阶段,强调生产成本的节约和控制,而缺乏全面预算观念,忽略了完整财务预算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其次,没有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来对预算的执行进行监督,从而无法衡量预算完成情况和执行效果,使得企业预算流于形式;再次,对预算执行的考核手段陈旧,单一的激励方式也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企业内控信息传递滞后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需要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和合作。对于许多企业来说,由于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层次的不断增加,使得不同管理层次之间、相同层次的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收集和交流日益困难。在传统的信息管理体制下,信息的传递速度降低,而传递成本不断提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由于信息传递手段滞后,使得内部控制的信息交流缺乏畅通的渠道,信息失真现象严重,无法实现全面、准确、快速传输信息的目标,难以共享相关内控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内部控制的程序和措施没有较好地贯彻到财务部门,使得内控效果大打折扣。

转载请注明:天马财富网 » 财务机器人和自动会计的区别是什么